阿元來了 - 一程直航的時間

8.11.16


週五晚上有事回港大,順道來沾一下阿元的風采。早於兩年前久仰大名,一直不無造訪之意,只是每次來要等上40分鐘(店家望望號碼後,誠實的跟我說),附近又太少打發時間的地方,放棄了好幾次。終於有恆心的等一次,同樣是40-45分鐘左右,到高街的酒吧喝一杯才回來,剛好。加上用餐的30分鐘,整個過程需時其實跟一程香港至台北的航程相若。等候的時間比用餐少,想沾一下台灣地道小吃風味的話,值得一試,但食物未至於好吃得令我想在短期內再等上這良久。可能是我不夠掛念台灣吧。我欣賞這裡的樸實和風味,但未至於令我萌生「何時下次再來」的感覺。


每次來到,門外都會有一條人龍。可笑的是,店家有貼出告示,說根本不用排隊,向職員拿個號碼便行,可以走開等候。千萬不要見隊就跟,理智一點。雖然附近是街市和食肆,沒什麼特別好逛,但走開等總比跟隊好。門口的右上角會顯示叫號,站遠一些都看得到。


拿的號碼,其實是點菜紙,乘機可計劃一下吃什麼好,矛盾的是愈想愈餓、愈不耐煩。餐廳的定位是台灣街頭小吃路線,食物(左列)和飲品(右列)各半,香港大部分做正餐生意的都不會是這50/50的比例。街頭款式,街頭份量,街頭價錢。這裡有飯麵,但份量不是讓你捧著大碗吃的那種。有最低消費每人$35,但有兩款飯類都不過這個額,最少要加杯飲品才超過。單人匹馬來都不用愁,小食、前菜、湯品等的份量不大,就當是西班牙菜tapas 的小碟小碟,過最低消費不難,就算點到滿桌都是,可能都不超過$100


裡裡外外都是台灣風 - 除了掌櫃是操純正廣東話,其餘的都是台灣人;裝潢上,大至門外的燈箱,小至牆上的小郵箱,都是從台灣運過來。對於塑造得徹底的台灣風情,沒有令我感到驚喜,只能說有帶來好感。坊間有不少賣台灣菜的都做到這一點,例如是小時光、1963 木十豆寸。


店面不大,沒什麼空間走動,廚房出菜,基本上職員轉個身(不是射三分波)奉桌也行,可想而知廚房櫃枱和餐桌的距離之短。盡頭有幾個面壁的單邊位,另有三張容納二至四人的方桌,廿個座位都沒有。坐得擠一點吃街頭小吃,看著廚部的攤檔燈箱,風味蠻配,可媲美在日本街邊屋台吃夜宵的氛圍。試幻想在登打士街站著吃肥姐大腸串的狼狽樣子,有得坐著吃已很不錯。



要排隊的原因,不是食客在磨蹭,而是人多但座位不多。甫坐下,看到牆上寫著用餐時間限30分鐘,一臉茫然。「等45分鐘,食30分鐘?…上菜又會佔上時間…」原來上菜的速度快得驚人,交單後3-5分鐘全都奉桌。沒什麼先後次序,主食和甜品都同時出現。


每客食物的份量不大,同時出現不會把食物放涼,30分鐘的用餐時間原來是合理的。點的大部分是熱葷,天氣未轉冷就沒有「放涼不好吃」的問題,但選了冷食的芋圓放了冰塊,滿目熱葷在前,但冰會慢慢溶掉而把黑糖水混淡,都不知如何是好。

魯肉飯 $29


這碗魯肉飯是最普通,卻是令人最印象深刻的。肉丁堆得滿滿,珍珠米盡收所淋上的醬油滷汁,油香豐郁但膩感出奇地不重,扒得一口接一口。別小覷巴掌能捏住的份量,如果一個人吃,還是會有短暫的飽肚感。不要混淆肉燥飯和魯肉飯,前者是用上碎豬肉,後者是切成丁狀、肥瘦相間的豬肉。個人喜歡後者,因為吃肉碎的感覺不夠實在,肥瘦相間的肉條跟珍珠米始終有口感層次上的分別。


肉丁堆得滿滿,珍珠米盡收所淋上的醬油滷汁,油香豐郁但膩感出奇地不重,扒得一口接一口。別小覷巴掌能捏住的份量,如果一個人吃,還是會有短暫的飽肚感。巴不得飯會多一點,因為實在太惹味。肥瘦相間就像廣東的燒腩仔,咬下脂肪層並沒有把油戳破的澎湃感,只是緩緩地帶出油香。一向抗拒肥豬肉、肥膏的我,鮮有的大口大口吃著。用上吸汁的珍珠米,不是太泛油光,色澤帶滷水的金褐。這可堪稱是最好吃的魯肉飯,香而不油,境界之

芝士蝦鬆蛋餅 $25 (期間限定至201611月中)


某次逛PMQ 時遇上「蝦叔叔」這零食,念念不忘。上過官網看,香港有禮盒裝,略嫌太多,一直按兵不動。來到始知原來這店是其中一個零售點(誠品亦有售),有小包裝的大尾蝦酥賣,更把大尾蝦酥入饌,這陣子推出兩款小吃。不喜歡吃皮蛋,所以沒有選上「蝦扯蛋」,而挑了這個蛋餅。


若你沒有單獨吃過「蝦叔叔」的大尾蝦酥,總之是整隻蝦連頭帶殼的吃掉,鹹香酥脆。用上台灣蛋餅,加入芝士裹著蝦酥,輕綴以蠔油啡的金蘭油膏和橙色的辣醬便成。蛋餅厚薄適中,煎得不焦,仍帶濕潤感,入口軟滑鹹香。


中間隱藏著酥脆的蝦鬆(弄碎了的蝦酥)和淡雅不嗆的芝士,盡是軟和脆的交纏。提味不是芝士,而是那個叫「金蘭油膏」的醬汁。有點似海鮮醬,比蠔油還要鮮味甘醇一點。惹味而不油膩的蛋餅,如果不是期間限定的聯乘,你說多好。

滷味拼盤 $25


區區一個小碟,放了四種食物的滷味拼盤,就算一個人都吃得完,「拼盤」不至「盤」一般的大。滷的有豆腐、豬耳,大腸和半隻蛋。全都入味得很,尤其欣賞切得薄、滷得透徹,但不輸質感和豆香的豆腐片。豬耳除了同樣入味,耳邊的皮滷得帶膠質感。腍中帶脆,把甜鹹均稱的滷水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
綜合湯 $25


這確實有點貴,其餘湯類都是單配料,唯獨這是「綜合」,但$25只有3粒丸,分別是兩粒貢丸和一粒淡水魚丸。後者在香港較少吃到,卻只得一粒,換轉是這個兩粒,貢丸一粒,會感覺較划算。用上高湯的清湯底,略嫌油膩,味道上沒什麼突出的鮮味,因此沒有咕嚕咕嚕的喝完。


貢丸甚為彈牙,味道屬偏甜的那種。較特別的一定是內含豬肉燥、呈橢圓形的淡水魚丸,類似廣東粉麵的醬爆鯊魚丸,雖然內裡的肉汁未至滾燙,還算油香豐郁。


最後加了一碟$15的滷青菜,其實是清淡版的廣東油菜。今晚的是嫩葉萵苣,台灣人說的A菜,即廣東的油麥菜。灼得葉都軟透,淋上美味的滷汁,簡單不扭捏的青菜,幾乎完全無油,填上了今餐的蔬菜空缺。

九份芋圓 $30


放冰未必是壞事,對於不嗜甜的我,加冰後的糖水甜度是剛剛好。一直在香港找好吃的芋圓,雖不及友人對芋圓的深入研究和迷戀(說阿柑姨是最好吃的一家?我忘了),特地在此點客芋圓,看看康瑞和真正台灣來的阿元會否棋逢敵手。失望的主因是丸子,黏在一團之餘,灼得不夠透,不夠軟糯,嚼勁過甚,就像在啃著未熟透的麵粉糰子。


除了芋圓、地瓜圓,還有珍珠、去衣的花生和紅豆。配料上較市面的特別,但敗筆在於主角芋圓,粉糰美其名是裹腹的作用較大,談不上令人會回頭的軟糯。


吃至十時多,成了全店最後的一枱客人,職員都急於打掃,要打烊了。沒有口頭上的催促,但感覺不太好,在播的台灣流行歌在用餐中途已經停止,音樂多播一會,阻不了打掃吧,但給客人的體驗就不完整了。


點到放滿案前,才是每人七十餘。這是第一次試以街頭小食作定位的台式餐廳,每碟份量不多又便宜,夠彈性,難怪受歡迎得長期滿座,甚至令阿元準備在九龍區開分店(好像是觀塘)。未能在一餐內吃盡所有特色小吃,如果要我再等上45分鐘,魯肉飯應該是70%的誘因。是綜合湯和芋圓(理應是台店會弄得好吃)比較失色,其他的風味都是令人滿意的。


跟我畢業時間相若的港大人談天,說到第三街通常只會說某某碰到陳奕迅的「BBQ美食店」,但這裡在兩三年來變化很大,在西港島線通車的帶動下遙身一變,聚集了多國菜的餐廳;其中「阿元來了」就是在韓、台、法三家並列的餐廳之中。港大老鬼才會說BBQ的串燒,時下的學妹學弟應該會說阿元來了的魯肉飯。花一程直航的時間,嚐到台灣夜市的風味小吃,對比用錢和時間都買不回來的改變,算些什麼呢。


阿元來了
網址: Openrice / Official Facebook page
地址: 西環 西營盤第三街73號地舖

每人平均消費:$35-100
抵食指數:♥♥♥♥ (4/5)
好味指數:♥♥♥♥ (4/5)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意見

Add me on Facebook